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东城区“423”模式选派党员干部进社区服务群众

文章来源:东城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08

为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东城区定位“四协助”职能、实行“两层面”统筹、力求“三增强”效果,选派36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全区187个社区脱产挂职半年。

一、定位“四协助”职能,切实突出针对性

为避免挂职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发生,让机关干部到社区有事干,在部署时明确提出了挂职干部的“四个协助”职能:一是协助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胡同小巷和居民家中听民意、访民情、解民难,发挥机关资源优势协调解决或提出建议;二是协助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帮助社区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出谋献策;三是协助推进社区管理规范化建设。围绕“六型社区”建设、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和社区自治模式,协助培育好“枢纽型”社会组织;四是协助推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助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控违拆违、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点项目。

二、实行“两层面”统筹,牢牢把住关键点

为明确挂职工作的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部署之初明确了区级和街道层面的工作分工。区级层面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把好三关:一是人选关。召开遴选干部部署会,采取自愿报名、组织遴选推荐方式,重点选拔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年轻干部;二是定位关。明确提出“螺丝钉”、“排头兵”、“参谋员”、“小学生”四项要求,确保人入心入、取得实效;三是考核关。制定《进社区挂职干部管理办法》,从日常管理、严格考勤、监督考核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将挂职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街道层面重点强化日常管理做好三方面支持:一是平台支持。综合考虑挂职干部的年龄、性别、工作背景等因素和社区实际需求,在分配时突出岗位匹配度,搭建挂职干部施展才华平台;二是智力支持。组织开展情况介绍、专家授课、交流研讨、实地考察等培训,确定专人帮带对挂职干部进行全程指导;三是制度支持。开展动员会、见面会促进顺畅对接,建立请销假、例会制度加强日常管理,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等方式健全督查考核。

三、力求“三增强”效果,充分体现实效性

为弥补基层工作力量不强、社区资源有限、机关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不足等短板,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增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基层工作力量。挂职干部平均年龄低,素质高、能力强、精力足,在调研分析、提炼总结等方面可以弥补社区的短板。全区挂职干部与1322户居民建立长期联系,人均联系3.6户,有效缓解了社区工作力量不足的压力。二是增强社区工作实效。挂职干部将资源优势带入社区,为社区开展医疗服务、法宣维权、文化建设等工作注入新鲜力量,累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800余项。三是增强干部自身素质。挂职干部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学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在亲身感受社区工作中接地气、察民情,增进了机关与基层的沟通理解,凝聚起共促发展的共识。

四、巩固活动成果,确保工作长效化

为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着力健全重视基层、锻炼队伍的长效机制,区委研究制定了《关于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的意见》,从今年1月开始,正式启动新一轮180名机关党员干部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着力突出三个特点:一是选派人员范围更加明确。着眼全区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和社区工作实际,注重选派与社区工作联系比较紧密、能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关处级及以下干部,注重选派那些尚未经过基层锻炼的处级后备干部、需要到基层锻炼的优秀年轻干部,使干部在实践中丰富经历、得到成长;二是挂职任务更加具体。围绕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管理规范化建设、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参与区内重点项目建设四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挂职干部在社区的职责、定位,有利于挂职干部找准融入社区、服务群众的切入点,确保干部到社区“做事”不“做客”;三是挂职管理更加严格。配套制定挂职干部管理办法,加强对挂职干部的宏观管理和跟踪考察,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强化日常考核、管理和服务。挂职干部要撰写挂职日志和调研报告,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为社区党组织出谋划策,协调解决群众利益关切,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上一篇:平谷区从严从实抓好党建述职评议考核

下一篇:密云县2014年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