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大兴区“三促三提升”服务保障新机场建设

文章来源:大兴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14

北京新机场是国家的重大项目、重大战略,也是京津冀合作的重要平台。2010年以来,大兴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新机场用地5年有效管控,顺利完成征地搬迁工作,保障了新机场建设进度。

以“五制”促“七无”,建立基层党组织“第一道防线”。

区委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指导基层党组织建立五项管控机制,全力抓好控违工作。一是以制控违。成立村级管控领导小组,建立每周内部会商制,定期掌握管控情况。建立搬迁承诺制度,征地搬迁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党员、农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以及本人或近亲属在区域范围内有资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都要签订责任状,对管控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依规严肃追究责任。二是以宣控违。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会议动员、文艺汇演、百姓讲堂等多种形式,宣传“多建不多得,少建不少得”、“不让老实人吃亏”等各项政策精神,引导村民走出违建误区。三是以堵控违。结合农村社区化管理,在400余个路口设立检查岗,劝返、查处违规运送建材车辆,从源头上控违。建立村级巡查队伍,配和镇级巡查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同时开通违建举报专线,实现违法建设巡查监测的全天候。四是以绿控违。在容易出现违建的村庄空闲地带进行绿化、安装健身器材、修建村级花园和休闲广场,消除个别村民抢占空闲用地念头。五是以情控违。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妇女热心人等村内德高望重人员为主体的村级劝说团,借助他们的威望,把道理讲透、把政策讲明、把要求讲清。通过五项机制,达到了“七无”目标,即:无一处建二层楼、无一例侵街占道、无一例抢占空闲宅基地、无一例违规装修、无一例抢栽抢种、无一例抢建农田设施、无一起违法租赁土地。

以“四手”促“共建”,实现基层资源“区域化统筹”。

以地域相邻、规模相当、产业相近为原则,构建新机场管控区与休闲旅游产业区的村级党组织“二合一”村村共建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人员统筹,为地区发展和建设打基础。“四手”即:“支部书记握上手”,由镇党委搭建平台,打破村域界线,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帮助结对共建的两个村支部书记相互加深了解,根据两村的基本情况和新机场建设规划,共谋村庄发展。如,在搬迁周转过程中,以两村党组织为主体,实现了房屋信息共享,提前储备周转房源,为实现快速顺利集中搬迁奠定了基础。“两村党员联起手”,依托党员活动日,开展党小组联合学习、党员联谊、结对帮扶等活动,实现活动共搞、工作共促。“组织活动能合手”,依托群众性学习活动平台,形成每月开展一次文艺汇演、文明共建或致富能手经验交流活动的长效机制,并延伸到搬迁周转期,创造两村村民之间互助互促的机会,实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助群众搭把手”,通过两村的党员带群众、先进带后进的手拉手形式,开展种植技术帮带、新品种推荐、特色规模产业发展等工作,逐步实现共同致富。如,针对机场管控区搬迁后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问题,通过休闲旅游产业区创造的就业岗位来吸纳就业,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

以“中心”促“周转”,把基层组织建成“过渡中转部”。

为保障服务党员群众的连续性,区委提前着手搬迁村周转期间的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工作,建设了搬迁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实现周转期间“组织不散、阵地不丢、活动不断”。一是建立联合办公场所,实现“组织不散”。搬迁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搬迁服务区和办公活动区两个功能区,包含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宣誓室、办公室等,用于搬迁村签约、党员日常活动和村“两委”日常办公,让党员群众找得到党组织。二是坚持党员代表包户机制,实现“阵地不丢”。在搬迁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中开展“1带N”包户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好生活方式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明新风倡导、心理健康疏导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发挥搬迁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搬迁村民做好服务的合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三是丰富群众文娱生活,实现“活动不断”。依托搬迁村党群服务中心,组织搬迁村民开展学习培训、观念提升、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创办区域内的小刊物,以文化活动聚民心,增强搬迁村民的集体意识,真正实现“离村不离组织,过渡不离集体”。如,榆垡镇创办《今日榆垡--搬迁农民专刊》,设立时事政策、理财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资讯、健康讲坛、历史回顾等六个栏目,解读实事政策,提供金融理财知识和消费指南,教育引导搬迁村民健康、平稳、和谐过渡。

上一篇:门头沟区石龙工委“四个着力”破解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难题

下一篇:通州区召开区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