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东城区突出“为民服务”主题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文章来源:东城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06

东城区委深入实施“凝聚工程”,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突出“民”字引领,着力构建“连民心、畅民意、解民难、聚民力、惠民生”的服务型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牢固。

一、以真心连民心——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架起民心桥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郭金龙书记的联系点,聚焦“四风”突出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起,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有效解决群众提出的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少、不了解基层情况、群众观念淡漠、对群众感情不深等问题,采取“423”模式选派36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全区187个社区脱产挂职半年,着力破解“城市病”治理、平房区修缮、滞留项目推进等难题,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去除部分党员干部身上的“衙门”作风,做到了力量向基层倾斜,作风在一线转变。“423”模式入选全国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法100例,我区作为北京唯一入选单位在奖励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以真诚畅民意——网格化党建开通民意直通车

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的理念,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在全区589个网格中逐格建立党组织,把党的组织工作延伸到最基层,在网格中建立了党组织工作运行、沟通联络、民意反馈、监督评价机制。全面推行网格民情日记工作法,建立“区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党员会客厅”等敞开民意表达窗口,打造“南锣鼓巷党组织引领发展模式”、“开放空间公众参与模式”、“社区居民会议常务会制度”等发挥民意民智,在党员居民心中逐渐形成了“有困难找网格书记”的共识。中央和市委领导多次调研网格党建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以创新解民难——组织引领扬起改革帆

为促进地区发展,在南锣鼓巷、前门大街、五道营胡同等商业街区成立地区联合党委,构建“党组织引领、政府协同、多方支持、居民参与”的发展模式。为破解老旧城区物业管理难题,立足党建引领、联建创新和机制保障,开展物业党建联建凝聚“区域化、行业化、规范化”党建合力。为推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进展,从2012年开始选派党员干部组建联合党支部,深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钟鼓楼恢复整治等项目现场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推进工作。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以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为契机,通过创新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打造“纳百川”亲情会构建平安和谐社区。

四、以真情聚民力——非公党建吹响集结号

制定出台推进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工作的意见等四个文件,通过建立区、街、社区、网格四个层面的领导统筹机制,创新楼宇建、行业建、孵化建、挂靠建、商会建等模式。在全市首创鸿安大厦“三站合一”模式基础上,深化推进全区商务楼宇“五站合一”规范化建设。开展“缘定东城”、“才富东城”、“快乐东城”主题系列活动,打造体育馆路“三微一单”基层党建“微循环”、龙潭街道“同心N次方”非公企业文化俱乐部等非公党建新品牌。整合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资源,建设“红云东城”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安利(北京)分公司党委等全国“双强百佳”党组织。

五、以真抓惠民生——社区党建打好服务牌

通过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1510生活服务圈”、“580”党建服务、“365阳光驿站”、“公共服务协会”等民生服务项目,创建巡回法官“一驻两进”、“家和万事兴”群众调解之家、“幸福运动讲习所”等促进和谐项目,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制定《东城区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2个市级和50个区级试点工作,带动全区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培育具有典型推广效应的服务品牌。光明社区党委在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东华门、朝阳门街道工委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示范单位”。

上一篇:顺义区旺泉街道利用集体报到方式探索在职党员回社区新路

下一篇:平谷区多措施做好大学生村官选聘管理工作